僅從今年來看,全國就發生了多起有影響的官兵傷亡事件,令人扼腕。其中2月4日,上海市寶山區一家工廠發生的火災,奪走了兩名“90后”消防戰士寶貴的生命;5月1日,徐匯區龍吳路一高層居民住宅13樓突發火災,兩名消防員受轟燃和熱氣浪推力影響,從13樓窗口摔出犧牲。而省內仙桃市2012年5月8日城市花園小區居民樓火災造成2名消防員嚴重燒傷的事情仍歷歷在目,引人深思。如何做好滅火救援過程中的安全防事故工作,已經成為滅火救援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針對居民樓火災撲救的特點,就戰斗力量編程和作戰安全談下自己的想法。
一、居民樓火災的特點
(一)室內物品多,燃燒速度快,煙霧濃;
(二)一般的居民樓僅一個通道,而人員相對密集;
(三)火勢易突破門、窗向水平和上層蔓延;
(四)易形成煙囪效應,處置不及時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;
(五)容易引起燃氣火災事故或煤氣罐火災事故;
(六)施救十分困難,將被困人員疏散需要消耗大量時間。
二、居民樓火災撲救的戰斗編程和注意的問題
戰斗編程就是將車輛、人員、裝備等通過不同的戰術組合而形成的戰斗展開模式。合理科學的戰斗編程可以優化人與裝備的組合、規范戰斗展開程序、簡化指揮程序、減少展開過程中的盲目性和縮短戰斗展開時間,提高滅火作戰效能。下面談下自己就居民樓火災撲救的幾點看法:
(一)轄區內應堅持整建制調度,轄區外作戰堅持兩個以上中隊聯合作戰。由于居民樓火災火勢易突破門、窗向上層蔓延,因此必須立足于打早的方針,搶抓時機,第一出動力量要充足。普通中隊當轄區內發生居民樓火災時,應貫徹總隊的要求整建制調度,若同時發生兩起火災時再根據輕重緩急分兵出擊;轄區外需要增援或者由于距離近接受出動命令時,中隊應保留50%的力量在轄區備戰,同時請示指揮中心增派中隊到場聯合作戰,這樣不影響兩個中隊轄區內再次接到報警。以十堰支隊武當山中隊為例,武當山6.19玻璃廠家屬樓著火,中隊整建制出動3臺水罐車、1輛搶險車、1輛登高車18名官兵到場處置(不含大隊全勤指揮部出動3人)。
(二)專業班訓練與實戰銜接,組建小班,實施核心小組作戰。以十堰支隊武當山中隊為例,中隊按照專業班設置的要求組建了4個班,即戰斗一班、戰斗二班、司機班、綜合班,每個小班4人。滅火戰斗中指揮員將戰斗任務下達到班后迅速形成幾個作戰小組,如果有人員被困的居民樓火災時,至少要形成三個核心作戰小組才能達到初戰控制的目的,否則應立即請求支隊增援。這些核心小組即由前方指揮員(1人)、中隊長助理(1人)、戰斗一班(4人)、戰斗二班(4人)組成,通常1個小組3人,主要包括內攻滅火小組、搜救小組、疏散小組,這是由居民樓火災的核心作戰任務決定的。根據火災的具體情況,有的可能是2個內攻滅火小組、1個疏散搜救組,有的可能是1個內攻滅火小組、2個疏散搜救組。而司機班、綜合班則擔任供水小組、保障小組、警戒小組等,這些雖不是核心作戰小組,但作用同等重要,責任區中隊初戰的成功需要各小組的密切配合。以十堰支隊武當山中隊為例,武當山6.19玻璃廠家屬樓著火有多人被困時,中隊參戰官兵18人形成了1個內攻滅火小組、2個疏散搜救小組3個核心作戰小組,內攻滅火的同時展開搜救和疏散,后方則形成了供水小組、保障小組、警戒小組,確保了無人員傷亡。
(三)戰斗力量編配應有前后、內外之分,明確任務,分工配合。其一,中隊指揮員不要一窩蜂都沖在前方,后方要留1名干部,前方指揮員主要負責組織偵察、內攻、救人等任務,后方指揮員主要負責供水、警戒、保障等任務,后方同等重要;其二,戰斗班戰斗展開時也要分前后,如前方號員出槍、后方號員鋪干線,高效配合;其三,戰斗時前方有滅火小組、內攻小組、搜救疏散小組,后方自然要有供水小組、警戒小組,切不可因為中隊人員少全部人員涌到前方造成后方沒有力量。中隊確因人少時,有的小組可兼任或合并;其四,內部作戰要有安全員(一般為干部和中隊長助理),外部要有觀察監測和登記的安全員,確保參戰人員的安全。
(四)首車水槍陣地設置要合理,主攻車輛配置要恰當、明確。首車靠火場,是打控制還是打進攻,應明確這一點。從實戰來看,首車到場必須早出水控制火勢蔓延,第二部車有一定時間選擇******進攻路線,它是主攻的中堅力量。火勢小時,當然可以直接進攻,抓住有利戰機。對于高層建筑應重點放在組織人員疏散和被困人員的營救上;滅火戰斗要以內攻為主,輔以外攻,控制火勢向上蔓延。一般出動搶險救援車1輛、高噴消防車1輛,滅火消防車3輛以上。其戰斗編成及應用為:首車占水源,利用室內消火栓打控制、主攻;二車靠火場,外攻防蔓延,內攻打掩護;三車近水源,外圍打接力。高噴車占據有利位置外圍滅火防擴散蔓延。三部車占據離火場最近的水源,專門負責給首車及高噴車供水,它應為主攻的******輔助力量。
(五)中隊指揮員為全勤指揮部決策提供信息支撐。根據《湖北省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工作規定(試行)》,大隊全勤指揮部由1名值班長和1名作戰參謀組成,擔負24小時戰備值班和滅火救援的組織指揮工作。全勤指揮部人員遂警出動,中隊執勤隊長應將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隨時地向值班長反饋,成為指揮部的“千里眼”和“放大鏡”,以供全勤指揮部組織指揮和確定作戰方案。全勤指揮部作用很大,除了組織指揮外,還有如下功能:一是根據《消防法》的規定,全勤指揮部可以依法要求切斷供電、供氣,特殊條件下破拆毗鄰建筑;二是協調相關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,如自來水、環衛、公安、供水、供電、供氣,大型工程機械等,為滅火救援贏得寶貴時間;三是能夠為參戰官兵做好勤務保障和后勤保障;四是爭得政府和公安機關的支持和幫助,做好群眾工作,謹防警民糾紛;五是為后期火調、信息發布、善后工作做好準備。
三、居民樓火災撲救的作戰行動安全
(一)必須進行外部詢情和內部偵察,現場情況不明不冒然進攻。居民樓火災內部物品多,存在有無人員被困、液化氣有無泄漏爆炸危險,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。通過對滅火救援戰斗傷亡案例的分析,反映出部分基層指揮員火場偵察意識缺乏,對作戰對象建筑結構、內部布局等情況掌握不夠準確,不能預判災害發展的潛在危險,未進行偵察就展開戰斗行動。盲目內攻、見火打火,片面強調速戰速決,忽略安全防范,易造成官兵傷亡。
(二)內攻的同時明確撤退路線和信號,內攻人員與外部指揮員保持通訊暢通。在組織攻堅組內攻時就要考慮從哪撤出,哪方便撤出,哪危險性大,外部要明確專人接應;內攻人員必須攜帶必要的裝備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,同時與外部指揮員保持通訊暢通,聯絡中斷時必須馬上作出反應。
當然,內攻人員的選擇、組合至關重要。
(三)防止轟燃、回燃、樓上墜物等危險。轟燃發生前,火勢只在著火物或相鄰可燃物間以延燒的方式蔓延,速度較慢,發煙量少,煙氣濃度較低,室內CO、CO2體積分數都較低。而轟燃一旦發生,火勢就立刻進入到高速增長期,室內可燃物部分或全部瞬間迅速燃燒,發煙量猛增,并會產生沖擊波,因此消防員開啟門窗時要站在一側,并用水槍掩護;居民樓燃燒范圍大、火勢猛烈時,外墻和內部平頂采光玻璃、玻璃幕墻、空調輔機等會受熱墜落,會危及人員和車輛器材的安全,這一點也要注意。
(四)對居民樓結構的耐火極限作出大致的預判,防止坍塌導致官兵受傷。居民樓有磚混、鋼筋混泥土等結構,要根據報警時間、耐火等級,建筑的主構件,結合作戰經驗進行估算,對耐火時間作出大致的預判。有的居民樓火災明顯已經燃燒大半天,這時候不是必要情況下不要再組織內攻,可以選擇外圍射水。在這一點上必須尊重科學,按科學辦事,不能心存僥幸。
(五)注重指戰員個人防護習慣的養成,訓養一致?;鶎又嘘牪糠种笐饐T并不是沒有防護意識和不知道防護要求,而是未養成習慣。防護裝備是消防員在滅火救援中進行危險作業,用于保護自身安全的必備裝備,是部隊提高滅火救援作戰能力,抵御危險情況的重要武器。針對此類問題,一是要加強滅火救援安全知識教育,增強官兵的安全意識;二是強化實戰性訓練,提高綜合素質;三是訓養一致,平常訓練中嚴格要求。
(六)安全員必須由有班長經歷的人員擔任。第一應當迅速掌握災害事故的特點、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處置程序;第二在抵達災害現場后,要迅速占據有利位置(上風方向、便于觀察的地點、便于報告的位置、便于發出撤離命令的位置);第三要觀察災害現場的趨勢變化方向,監測現場建筑的情況,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向指揮員報告,如遇特別緊急的情況,可直接發出撤離信號;第四要做好現場滅火救援人員的登記。
(七)新形勢下正確把握現場輿論和作戰安全的關系。當滅火救援現場有人員被困或受傷時,家屬情緒激動,大量圍觀群眾集聚,消防官兵也要考慮形象和群眾的評議,往往會給指戰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。此時,我們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,一是依據法定規定做好警戒工作,防止無關人員干擾戰斗行動或造成圍觀群眾受傷;二是借助政府、公安派出所、居委會力量做好群眾工作,派出所、居委會熟悉當地民情善于做群眾工作;三是到場后要有所動作,作風緊張,但切不可因救人心切冒然進攻,必須嚴守操作底線,有時還須協調各方,靈活處理。
參考文獻:
陳家強,《消防滅火救援》,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,2003年5月,2003版
《湖北省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工作規定(試行)》,2013年6月
張青嬅,《當前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工作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》,武警學院報,2013年3月
邱華,《消防部隊滅火救援現狀分析與對策》,中國安全科學學報,2012年5月(張順勇)